医生:长期服用6种药,或诱发骨质疏松,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时间:2025-04-05 01:15:58 转载源:时事速递网 作者:小舟 点击:4880次

83岁的刘大爷身体一直不错,虽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但通过多年的药物控制和清淡饮食,一直把病情控制得很好。以前去医院复查,刘大爷都是健步如飞,自己一个人慢慢溜达过去。然而,这次去医院,刘大爷却坐在了轮椅上,由儿子推着。原来,上周去菜市场买菜时,没注意门口的台阶,一脚踩空摔了个结实,导致骨折。虽然及时送医做了手术,但康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刘大爷很纳闷,自己平时一直很注意补钙,为什么骨头还是这么脆弱?医生检查后告诉他,这是骨质疏松导致的。更让刘大爷意外的是,医生还提到,这可能和他长期服用的药物有关。骨质疏松,老年人健康的“沉默杀手”骨质疏松被称为老年人健康的“沉默杀手”,主要因为其发展过程隐蔽,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发生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尤其是老年人。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死风险。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退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根据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的统计数据,中国50岁及以上人群中,约有36%的女性和21%的男性患有骨质疏松症,总患病人数达到超过9000万人。在65岁及以上的中国人群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更高,女性约为51%,男性约为15%。每年约有170万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特别是在髋部、脊椎和前臂处,这些部位的骨折将极大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骨质疏松对老年人的危害骨质疏松的主要危害在于骨折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髋部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和腕骨骨折。这些骨折不仅带来疼痛,还可能导致长期的行动不便和健康恶化,甚至威胁生命。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在老年人中,髋部骨折后的1年内,约20%-30%的患者可能因并发症而死亡。在幸存者中,约有50%的人将面临行动受限,不能完全恢复到骨折前的生活状态,超过30%的患者需要长期住院或依赖他人护理。除了髋部骨折外,还有就是脊柱压缩性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常被老年人误认为是普通背痛,因此容易被忽视,但其危害不可小觑。这种骨折会导致脊椎变形,引起驼背、身高变矮、慢性疼痛等,并影响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功能。在脊柱压缩性骨折后,老年人的整体寿命降低,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脊柱骨折后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在未来5年内增加约20%。长期服用6种药,或诱发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涉及遗传因素、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量逐渐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骤降,骨质流失速度加快。此外,营养摄入不足、缺乏钙和维生素D的饮食结构、缺乏运动、长期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因饮料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侵蚀着骨骼的健康。但你可能不知道,某些慢性病患者因长期服用特定药物,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骨质疏松险。1.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常见药物:泼尼松(Prednis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克罗恩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和某些过敏反应。机制:抑制骨生成:糖皮质激素会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从而减少新骨的形成。促进骨吸收: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质流失加快。影响钙吸收:抑制小肠对钙的吸收,并增加肾脏中钙的排泄,进一步降低骨密度。风险:长期服用(通常指连续使用超过3个月)会导致骨密度显著下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增加30%-50%。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常见药物:亮丙瑞林(Leuprorelin)、戈舍瑞林(Goserelin)、曲普瑞林(Triptorelin)。适应症: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子宫内膜异位症、乳腺癌以及某些青春期性早熟病例。机制:这些药物通过降低体内性激素(雌激素或睾酮)的水平,来抑制某些癌症或疾病的发展。由于雌激素和睾酮水平的降低,骨密度下降速度显著增加,因为性激素在维持骨骼强度中起着关键作用。风险:治疗期间可能导致患者骨密度每年下降2%-5%,并显著增加骨折风险。3. 抗癫痫药(Anticonvulsants)常见药物:苯妥英钠(Phenytoin)、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丙戊酸钠(Valproate)。适应症:用于控制癫痫、双相情感障碍以及某些神经病性疼痛。机制:抗癫痫药可诱导肝脏酶活性,从而加速维生素D的代谢,导致体内维生素D水平下降,影响钙的吸收。长期使用会导致骨矿物质密度(BMD)下降。风险: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会使患者的骨折风险增加2-3倍,尤其是老年人和绝经后的女性。4. 质子泵抑制剂(PPIs)常见药物:奥美拉唑(Omeprazole)、兰索拉唑(Lansoprazole)、艾司奥美拉唑(Esome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适应症: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机制: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影响钙、镁的吸收。胃酸对钙的溶解和吸收有促进作用,长期抑制胃酸分泌可能导致钙吸收不足。风险:研究表明,连续使用超过1年者,其髋部骨折风险可能增加约30%-50%。5.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常见药物:氟西汀(Flu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机制:SSRIs影响体内血清素水平,而血清素调节骨细胞功能,长期使用可能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吸收。风险:研究显示,长期服用SSRIs的老年人群体,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增加60%,整体骨折风险增加70%。6. 利尿剂(Diuretics)常见药物:呋塞米(Furo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和某些肾脏疾病。机制:一些利尿剂(如呋塞米)会增加钙的排泄,导致体内钙水平下降,从而引起骨质流失。风险:长期使用呋塞米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骨密度显著降低,导致骨折风险增加。如果需要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应与医生讨论潜在的骨健康管理策略。例如,定期监测骨密度、补充钙和维生素D、合理运动,以及考虑使用预防骨质流失的药物(如双膦酸盐)等措施来保护骨骼健康。通过积极预防,可以大幅降低骨折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